2020年6月21日 星期日

[讀書] 無敵 Team of Rivals

圖片來源:Taaze

林肯的名聲實在太大了,美國人甚至為他蓋了一座紀念堂並刻了一座巨大的雕像,但仔細想想,我對他的認識卻是少得可憐。

這本書的書名在上市之初就吸引到我。(不是中文書名...中文運用微妙的雙關但又很中二的感覺,拿在手上需要一點恥力...😑) 英文書名"Team of Rivals",直接告訴讀者林肯的獨特之處在於成功整合各股分歧力量,創造出對美國甚至全球歷史的重大里程碑。


三年前買了這本書,一直沒翻開,因為書本實在太厚-超過八百頁,即使正文部分也有七百多頁,而且每頁的文字密密麻麻,很懷疑自己能否讀完。再加上我對美國歷史太不熟,很怕看得霧煞煞搞不清楚人物關係,導致中途放棄。

但這些煩惱一下就被化解了。這本書的翻譯非常流暢,閱讀起來毫無障礙。而且書中的關鍵人物,其實作者都有多著墨介紹。閱讀的時候滿能入戲的,甚至跟讀小說一樣緊張精彩。(不過這種頁數難免得花不少時間...)

以下正文開始。

先從作者最想表達的話題開始:Team of Rivals。林肯究竟是怎麼把對手納入旗下的?

民主政治政敵互相攻訐往往非常醜陋,林肯時代的美國也是。書中引用政客們和報章雜誌的用詞之難聽,有些真的很誇張,像是長相醜陋、鄉下來的「劈柴築籬者」,極盡所能嘲諷他的身分能力都不如華盛頓特區的上流階級們。然而,一旦交手後,對手紛紛敗下陣來,變成林肯的支持者。這種魔力是怎麼來的?從書中我歸納幾個原因:

(1) 口才很好,以聽眾為中心。林肯最有名的事蹟就是腦中滿滿的小故事。我猜跟他的律師職涯見識過很多奇聞軼事、以及熱愛文學戲劇有關。用小故事的隱喻,來比喻眼下的議題,是讓人接受論點的有效方法。此外,他的演講能力受到眾人高度肯定,常常讓人聽到忘情。他擅長於把複雜的概念簡化,幾個禮拜後再回頭琢磨一遍,確保表達得夠清楚。相較之下,他的對手蘇爾德和蔡斯則是援引大量文獻證明自己的論點,聽眾接受度就沒那麼好。

(2) 為大局著想,他願意成全他人,即使會犧牲自己。通常人們叫人顧全大局,都是叫別人犧牲,可是林肯是犧牲自己。一個例子是他在競選參議員時,為了讓自家陣營獲勝,他在有優勢的情況下自願做出犧牲,讓同黨另一位候選人川布爾獲勝。另一個例子是那位「全身每個細胞都想選總統」的蔡斯,他在林肯的內閣團隊內小動作不斷,各種偷婊林肯,最後雖然林肯把他逐出內閣,但仍考量蔡斯的法學專長和廢奴立場,任命他為首席大法官。蔡斯也不負眾望,讓美國首位黑人律師進入法庭。林肯種種為大局著想的行為,使大家愈來愈尊敬他。

(3) 肯定他人的才能,藉以化解心結。共和黨內總統初選,有三位跟林肯廝殺最激烈,但選後林肯立即跟他們談內閣哪個職位最能發揮他們的專長。其中廝殺到最後一輪的蘇爾德,不僅成為林肯的國務卿,也成為林肯最信任的心靈支柱。人還是喜歡自己能力被肯定的,而不想要純粹被勝者同情而亂塞職務。

(4) 擔責任,不切割。他的第一任戰爭部長卡麥隆因弊案醜聞被撤換時,林肯身為國家領導人,選擇一起站出來,跟卡麥隆負起同樣的責任,而不是切割說自己管不到。林肯多次做出這種舉動,下面的人其實會很感動。


藉著強大的團隊領導力,林肯得以面對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他的成就可以總結為三句話:在維持自由民主制度的情況下,維護了聯邦的完整性,並且解放了黑奴。這三個都是劃時代貢獻,不僅之於美國,也之於全人類。

先說民主制度。由於他的律師背景,讓林肯在重要的演講、文告等等事情上,都會思考這對法律制度的意義,而且也常看到他不斷提到要回到開國元勳的立國精神、回到獨立宣言的精神。可以感受到他努力在呵護國家憲政制度。難能可貴的是,在那個年代(186X年),如果國家遇到戰爭,領導者應該還是很容易受到獨裁制度的誘惑,以加強對戰事的控管。但是即使在戰爭尚未結束時,林肯政府仍然依照制度舉辦總統大選。這場大選其實對他的政權是有風險的,要不是剛好取得一場重大的軍事勝利,人民其實很可能因為厭戰而讓林肯下台。光是願意舉辦大選,就展現林肯政治家的高度。所以勝選後他非常自豪地說:「證明了即使是在一場大型內戰之中,由人民組成的政府仍然能夠舉行全國性的選舉。在此之前,全世界並不知道這是有可能的。」

第二是他維護了聯邦的完整性。林肯在南北戰爭一開始就很清楚,最高戰略目標就是維護聯邦完整。你要繼續蓄奴還是什麼的都可以商量,但如果你搞獨立,他就會跟你戰到底。反之,如果你被擊潰,聯邦恢復穩定,他也沒打算尋求報復。

採取這個立場其實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南方獨立就發生在林肯勝選後沒多久。這個新來的鄉下律師,一上任立刻要處理一個前所未見、影響劇烈的重大事件,換作是別人,膽敢一上任就開戰嗎?

更何況,林肯根本不懂戰爭,他是律師背景。戰爭期間常常可以看到他決策錯誤,或任用錯誤的人卻遲遲無法換掉。最終北方能獲勝,是因為北方工業和人力都遠勝過南方,其實跟林肯本人是沒什麼關聯的。林肯的價值在於確立了「維護聯邦完整」的戰略目標,面對英國的干涉、或是與南方互動的政治前提,都踩住這個底線。在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才能維持領土完整。


最後一大貢獻是林肯解放了黑奴,發表《解放宣言》。看起來這件事有點陰錯陽差,林肯最初似乎其實沒有特別堅持廢奴,他的立場是既有蓄奴州可以繼續蓄奴,但美國新獲得的領土不允許蓄奴。用自然淘汰的方式讓蓄奴制度漸漸消失。

讓林肯成為廢奴行動派的起源,是1854年通過的《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該法案規定新領地可以由當地移民自行決定要成為自由州還是奴隸州。法案通過之後,引發大規模抗議,林肯也重新思考他的立場,他發現再也不能樂觀相信蓄奴制會自己消失,而是要主動採取行動來對抗蓄奴制。

然而,黑奴要怎麼廢?中間牽涉太多法律和政治問題。同樣的,林肯從法律角度思考這件事,例如要用財產角度還是人的角度處理黑奴、北方和南方都適用解放宣言嗎?我深深感受到律師當總統的好處(以前真的不懂)。另一方面,政治議題就更複雜了。對大多北方人民而言,戰爭最初目的是要平息叛亂,而不是解放奴隸。要是南方不爽解放宣言而堅持打到最後一兵一卒,北方人民是會反對解放宣言的。所以林肯挑在北方獲得重大勝利之後,簽署解放宣言,是很會掌握風向的作法。他心知肚明,要是「提早六個月頒布宣言,輿論也一定不會支持。」


林肯達成這麼多成就,他個人最自豪的是哪項呢?答案是解放黑奴。他從年輕開始,就希望人生有所成就。在簽署解放宣言時,他說:「如果我會名留青史,肯定是因為簽署這份文件。」但我個人認為,他最大的成就是維持民主憲政體制。歷史上有多少打勝仗的人,有多少解放者,但很多都因為成就太高,權力薰心,導致執政後反而走向極權專制。美國很幸運,繼華盛頓之後,又出現林肯這位忍住權力慾的政治家。他的偉大,即使在今日也遠勝過眾多國家領袖。

看到這種神級人物,是不是覺得遙不可及?其實林肯也不是生來就是神人。他自認為是個學習速度慢的人,但只要學起來,就能夠深深印在腦海中。所以在每場重要事件中,他付出的努力從來不會輸給任何人。他的管理能力也是一步步學來的,剛進白宮的時候,傻傻地每天花超多時間接見前來求職的民眾,導致無法好好處理國政。後來真的軋不過來才調整作法。這故事告訴我們,剛開始不懂沒關係,林肯給我們看到後來居上的例證。

這本書考究詳細,大大提升我對這段時期歷史的認識,但仍有不足之處。最主要的兩點:一是作者對林肯充滿吹捧,簡直像迷妹,甚至對林肯夫人也沒有什麼好話。但是我比較喜歡的傳記是用批判式的角度撰寫,可以肯定其功績,但也要反思沒做好的地方。不然很容易變成偉大的領袖蔣公傳記那種風格。二是對南方聯盟的刻劃太少,作者眼中滿滿的林肯,南方總統看起來只是個一直上教堂的角色,我甚至看不到南方聯盟獨立之後到底要什麼?打仗的戰略目標是什麼?北方的目標很清楚,就是要消滅「叛軍」。但南方呢?要取得獨立國家的地位?要消滅北方?要俘虜林肯?要擴大領土?作者似乎沒有交代得很清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