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日 星期二

[讀書] 僧人心態 - 用我們聽得懂的語言,教導如何修練心智


這年頭許多人想修練心智,不論是希望自己表現更好、生活更好、還是心情更好。其中最熱門的方式之一就是正念、冥想。但是直接閱讀相關書籍,常常太偏宗教或學術,而遠離我們凡人的生活,看到一半很容易覺得自己境界不夠,就放棄了。

這本《僧人心態》作者Jay Shetty,是一位類似你我的一般人,在唸完大學、做完實習之後,突然決定去當僧人。後來又還俗來把他的學習經驗分享給大家,因此能夠用一般人聽得懂、聽得下的語言,帶領我們認識僧人修練心智的方法,也就是所謂的「僧人心態」。

建議不要期待這本書能夠講到很深的佛法系統,或是什麼道行高深的觀點。這位仁兄其實只當了三年僧人,最後也因自己的身體承受不住、以及不認同僧人的做事方法而離開。他卻在書中口口聲聲說「我們僧人」,看了有點傻眼。Amazon上面許多只給一顆星的人大多是看不慣這一點,覺得作者只是東抄西抄拼成一本書。不過沒關係,對我們凡人而言,這本書有種集大成的入門書的作用。在閱讀的過程中,仍然能夠反思自己很多面向。

以下分享兩個我很喜歡的部分:

一、回歸真正的自我

《僧人心態》全書重點在反思,探討如何回歸真正的自我,不再受到假我所苦。我們常說,要為自己而活,不要為別人而活。但Shetty在第一章開頭引用了社會學家Charles Horton Cooley一句更震撼的話:「我不是我認為的自己,也不是你認為的我。我是我認為你所認為的我。」這句話非常深刻,值得細細品味。哪有什麼為別人而活,其實終歸到底,人仍困在自己的大腦裡。

印度經典《薄伽梵歌》對真我與假我做出區分:真我是「人的本質,是讓我覺知並覺醒於實相的意識」。假我則是「編造出來的身份,目的是打造並維護最吸引眾人關注、最偉大的全知的我」。我們很容易花費太多精力打造假我,除了讓自己活得很累,一個副作用是失去學習成長的機會。當別人在分享他的經驗時,你滿腦子只想等他講完話後,說出你聰明風趣的見解。你的我執只想贏過對方,根本沒認真吸收對方的重點。這是個非常值得反思自我的例子。

要找尋真正的自我,第一步可以從觀察自己做起。我們常誤以為很了解自己,作者建議用客觀紀錄的方法,從自己的行為認識自己到底把錢花在哪裡、把時間用在什麼事、做過哪些決定。如此則能夠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如果不符合,也可以知道如何調整。未來更可以主動塑造社交環境,接近價值觀相近的同儕,互相刺激讓自己更符合自身的價值觀,不用勉強自己活在假我的面具中。


二、提升覺察力,處理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往往來自抱怨。人們以為抱怨是一種宣洩憤怒的方式,但就算你抱怨完覺得很過癮,你的侵略性仍然是偏高的。抱怨本身沒有什麼正面效益,並不會降低侵略性。

作者建議依照三個步驟處理負面情緒:Spot (指認)、Stop (停止)、Swap (調換)。

我們可以先統計自己一個禮拜發表的負面評論次數(各種八卦和閒話)。量化之後便可以練習每天減少發表負評的次數。覺察力愈強,就愈能夠擺脫。停止抱怨之後,試著練習轉化成建設性的抱怨,避免使用籠統的負面文字,改為使用更精確的文字描寫該事件,有助於採用更好的方式管理情緒。

此外,書中也教導練習寬恕的心,包含寬恕他人、以及原諒自己過去與現在的不完美。喜歡自責的人常常忘記要對自己慈悲,明明對別人都會給予尊重和鼓勵,怎麼對自己這麼嚴苛。雖然不該忘記自己犯的錯誤,但也要原諒自己,看到自己的進步。因為責怪自己的錯誤,表示你不認同當時的行為或想法,這就是一種進步,你已經跟當時不一樣了。寬恕的心可以消減憤怒情緒,把更多的心神放在療癒自己。


以上是兩個段落的分享。書中另外還有討論服務、人生使命等等議題。都能為每天瞎忙的你,提供一點點滋養的能量。

Chetty書中常提及一行禪師,讓我燃起興趣去翻閱相關著作,結果還是讀不太下去。如果你跟我一樣無法直接閱讀太宗教的書,這是一本不錯的靜心入門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