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讀書] 李光耀觀天下


國際觀的目的是什麼?不是像教科書一樣,知道荷蘭的右邊是德國、巴西人講葡萄牙語等等小知識就夠了。更不是像一堆沒水準的新聞台,國際新聞只講些澳洲小鎮有鱷魚跑出來之類的垃圾內容。

想談國際觀的人,可以翻翻這本《李光耀觀天下》。內容直白講出李光耀老資政對其他國家的想法,有些內容也許有點政治不正確,但讓我們不僅了解李光耀對時局的觀點,更重要的是,也讓我們了解為什麼要認識國際情勢,以及該如何認識國際情勢。


讀完會發現,雖然書名叫做「觀天下」,但話題還是圍繞著新加坡。意思是說,我們擁有國際觀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回歸到「這件事對我為什麼重要?」。李光耀也明說,他會閱讀的新聞,包含「本地的、區域的、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印度和歐洲。有時也關注中東局勢。拉丁美洲新聞幾乎不讀,因為跟我們不相干,太遠了。」這本書有超過一半的篇幅在談論新加坡周圍的國家,唯一的例外是美國和歐洲,因為跟新加坡有重要互動。篇幅的比例正顯示出他心中的優先順序。

舉例來說,他談日本,最關注的問題是人口老化。日本非常強調種族純潔,導致難以融入外來人口,即使是海外歸國日僑,也很難獲得日本社會的接納。人口老化會造成國力衰弱,甚至消費力也衰退。這是李光耀最不希望新加坡面臨的危機。因此,以日本為鏡,他堅持新加坡應該持續引入外來人口。

他談南北韓,則是關於封閉與開放的話題。北韓極度封閉,社會和經濟都停止發展。南韓非常開放,他們知道中國大陸是重要的鄰國,所以有大批留學生在大陸念書,商人也都在大陸做生意,造就了經濟奇蹟。相信這是在暗示新加坡這個小國絕對不可以讓自己封鎖起來。

此外,談歐洲是在講福利政策的未來。談印度是在講語言統一的重要性。一切都是會回到新加坡:新加坡能從別人身上學到什麼?


擁有國際觀的第二個目的,是要了解別人如何看待我們,才能夠知道該如何跟別國互動。

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當年紐約發生911事件,有很多缺乏國際觀的美國人,問出「他們為什麼恨我們?」這樣的問題。覺得都是別人的錯,支持小布希出兵打爆伊拉克。結果打愈久別人愈討厭他們,美國名聲大掉。以至於今天ISIS都已經公然斬首挑釁了,美國卻仍不敢果決反應。

世界第一大國都需要人民有國際觀,小國更需要。李光耀知道,新加坡太小了,不可能改變世界,只能在區域的巨樹之間穿梭。例如他很清楚,中國大陸在經濟開放之前,和歐美的互動不足,所以新加坡可以藉由分享觀點來發揮對中國的影響力。但今天中國大陸現在已經可以直接跟美國打交道,不再需要聽取新加坡的意見。所以新加坡的角色變成協助在東南亞發揮影響力,讓這個地區不再害怕中國崛起。他不會膨脹新加坡在世界的重要性。

這似乎是新加坡普遍的心態。我曾經偶然翻閱Strait Times,裡面在分析印尼人不喜歡新加坡人從印尼大量進口木材。這樣的分析會讓新加坡人心裡有個底,知道自己國家哪裡得罪別人,人民也就不會隨隨便便就訴諸國族情感,覺得其他國家欺負我們。相反的,台灣是截然相反的例子。明明是小國,卻自我膨脹,絲毫不在乎鄰國觀感。例如廣大興案發生的時候,主流媒體不斷重複強調菲律賓多可惡,搞得全民同仇敵愾,喊打喊殺,政府也凍結雇用菲籍工人,強硬要求菲國道歉。這顯示我們完全不了解菲律賓人民對台灣的看法。一來,經濟學人指出,台灣的漁民其實素來被認為過於貪婪(a reputation as voracious),因此菲律賓巡邏隊很可能下意識比較積極攻擊台灣漁船。針對單一事件的道歉,就能解決這個長期的問題嗎?二來台灣人以為菲律賓很需要輸出勞工來賺台灣錢,所以採用的制裁是凍結雇用菲籍勞工。但是東南亞局勢早就變了,各國漸漸浮現勞工荒,愈來愈不願意輸出勞工。這樣的制裁有用嗎?

同樣身為小國,新加坡讓我們更了解國際觀的重要。李光耀的分享也是值得我們深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