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

[讀書] 恐龍一億五千萬年 — 你的恐龍知識還停留在20年前嗎?



- 內容有趣度:★★★★
- 獨特洞察力:★★★- 閱讀流暢性:★★★ - 整體推薦值:★★★

不只是恐龍史,更是恐龍研究史

Steve Brusatte所著的《恐龍一億五千萬年》,書腰標榜著「寫給大人的恐龍書」,看完之後我不太同意。

這本書更合適的讀者,是探索人生的國高中生。

這並不全然是一本恐龍史,它獨特之處在於同時是一本「恐龍研究史」。作者本身是研究恐龍的古生物學家,他在書中介紹了恐龍研究這門學問現在發展狀況,解開了哪些問題、現存仍有哪些謎團?

除了化石,還有許多方法研究恐龍

1993年的電影《侏儸紀公園》帶起了一股恐龍熱潮,恐龍研究領域算是頗為熱鬧,現在大概平均每個月可以發現一種新恐龍(!)。然而,辛苦地挖化石只是這個領域的基礎,重點是從這些骨頭中,我們可以分析出多少恐龍的知識?

恐龍研究最困難之處,是他們都在很久很久以前滅絕了。人類手邊僅有化石、腳印等等蛛絲馬跡,不得不發揮想像力,拼湊出當年的狀況。這有點像天文物理學,由一群侷限在小小地球的人類,竟然藉由觀測天體,推論出整個宇宙的發展史。看完真的不由得佩服人類建構知識的無限潛力!

天才事例一、恐龍什麼顏色?

其中一個例子,是恐龍的顏色。科學家要如何知道只剩骨頭的恐龍,當年的外表是什麼顏色?

科學家已經發現不少有羽毛的恐龍化石,雖然只是原始的羽毛型態,跟今天的鳥類羽毛有很大差異。羽毛是很柔軟的,能跟骨頭一起保存到今日已經是極其罕見,更不用說保留本來的顏色了。所以光憑肉眼觀察化石不足以解開這個謎團。

後來有位天才學者Jakob Vinther,他發現黑色素有不同的大小和形狀,而且可以對應到不同的顏色。所以可以藉由分析恐龍羽毛的黑素體化石,推測恐龍外表的顏色。

Vinther把這套邏輯套用到中國東北遼寧省發現的恐龍,結果發現牠們可能是種色彩繽紛的動物!從這個結論出發,進一步可以推測恐龍的鮮豔羽毛可能是求偶展示用途。

從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借用知識過來破解恐龍的謎團。真的天才!

天才事例二、恐龍這個物種有多強?

另一個跨學科的例子,是作者本身探討的問題:恐龍稱霸全球的過程,究竟是能力突出而擊敗其他霸主?還是其他原因?

恐龍是在三疊紀晚期開始出現,但當時世界上有一種「偽鱷類」,長得像恐龍,兇惡如恐龍,數量甚至多於恐龍。然而最終卻是由恐龍勝出,是因為恐龍比較厲害嗎?我們要如何判定哪個物種「比較厲害」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作者借鏡無脊椎動物的古生物學家,使用「形態變異度」作為指標。形態變異度的意思是以解剖特徵為依據,把物種的變異程度做量化統計。背後的假設是:如果一個物種的形態變異度高,表示牠們正在表現出更多樣化的行為,維生方式更多元,是一種物種活躍的象徵。結果發現,三疊紀的偽鱷類的優勢,比恐龍大多了!當年大概沒有動物會相信,將來稱霸世界的是恐龍。

最後恐龍得以勝出,是因為三疊紀末期地球出現劇烈變動,火山瘋狂噴發,種種後續效應造成生物大滅絕。偽鱷類不敵環境劇變而滅絕,從此才開啟恐龍帝國。

古生物學家利用統計學,竟然可以訂出遠古時代物種優勢的指標。真的天才!

「形態變異度」這套方法,甚至還可用以思考恐龍滅亡的原因。

現在大家普遍都同意,小行星撞擊地球是造成恐龍滅亡的原因。然而有些學者認為,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恐龍就已經漸漸失勢了,小行星只是最後一根稻草而已,就算沒有小行星,恐龍也撐不久。

這套假說同樣可以用「形態變異度」檢驗,統計結果顯示,恐龍在滅亡之日來臨前夕,仍然有著很穩定的形態變異度。這個物種基本上沒有明顯的生存問題,卻在小行星撞到地球的數千年間滅亡。這凶手不是小行星是誰?就如同一位30歲的健康青年,打了某個疫苗之後10個小時後過世,在沒有其他明顯原因的情況下,我們自然會推測跟疫苗有關。同理類推,小行星就是恐龍滅亡的關鍵原因。

還有許多已解和未解之謎,等待後人接棒

這本書還有太多太多恐龍領域的有趣問題,諸如:

  • 恐龍的體重是怎麼計算的?(早期很多是亂喊的,現在可以用電腦模擬推算)
  • 龐然巨獸如霸王龍,他會長得那麼大是因為活得很久所以長很大、還是牠本身就能夠在極短時間內飛速成長?(用骨骼生長速度判定答案是後者)
  • 恐龍後來演化成什麼動物?(答案是鳥!)
  • 前面提到三疊紀末期的火山噴發,為什麼讓偽鱷類滅絕,而恐龍卻存活下來?(這題仍是懸案)

作者點出許多後人可以繼續探索的方向,也讓讀者知道,其實我們對恐龍的認識少之又少。這是一塊豐富的寶庫,等待後人繼續拓展。

人物讓恐龍故事更有趣

除了恐龍和科學之外,這本書還讓「人」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作者介紹了過去一兩百年全世界恐龍研究領域的傳奇人物,讓整個故事更加精采。恐龍化石的發現,不是一步一步穩定地往前進,中間有貪婪的商人、有急於求名的學者、有沒落的貴族、有翻身的農民、有讓人獻上膝蓋的神人。其中似乎只要有個閃失,我們對恐龍的認識就會少一大塊。但我們也不會知道是否已經發生什麼閃失,讓我們永遠錯失了某塊關鍵拼圖。

回到文章開頭,為什麼我覺得這本書更適合探索方向的國高中生閱讀?因為它可以幫助有志研究恐龍卻毫無頭緒的人指出許多方向:目前對恐龍的研究已經走到什麼程度、有那些問題尚待解決、以及如果你要入門的話,有哪些知名學者可以做為閱讀/求教的起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